爱上海网站 浪漫青春

重回高考当状元

(28)这个世界我们彼此选中——不是因为天命,而是愿意走一段不确定的路

重回高考当状元 道胜子 4128 2025-06-01 00:06:00

  第二天中午,桐林商厦三楼的铜锅厅人声鼎沸,热气腾腾,锅底翻滚,牛油红汤泛着油花,香气混着蒸汽在空气中弥漫,像在锅面罩了一层迷雾。

  六个人围坐一桌,氛围却有些反常。不是寻常放学后的轻松,而是那种“有话要说但不知怎么开口”的沉默。

  张芳夹着豆皮,眉头微蹙,扫了一眼对面的陈树、马星遥和刘小利,觉得他们三个神神叨叨的,一会儿交换眼神,一会儿故作镇定,明摆着有事憋着不说。

  “你们到底搞什么?”王昭撑着下巴拨拉着锅里的土豆片,“中午还专门定火锅,搞得跟鸿门宴似的。”

  “不会是竞赛材料出问题了吧?”张芳冷不丁地问了一句。

  “不是坏事。”陈树率先开口,话刚起个头,就被刘小利一把抢过去。

  “我来说。”刘小利端坐着,难得一脸严肃,“但你们要先答应,不许笑、不许打断,更别说觉得我们疯了。”

  王昭皱眉:“这么严肃?”

  “很严肃。”刘小利压低声音,“你们听好了,我们今天要告诉你们一件……跟乔伊有关的事。”

  “乔伊?”王昭眉毛一挑,“她怎么了?”

  “她不是普通转学生。”马星遥语气平静,“她不是‘现在’的人。”

  张芳怔了怔:“你们……这是在开段子?”

  “不是玩笑。”陈树掏出一张照片复印纸——昨晚乔伊留下的吊坠特写。

  那是一枚蓝黑色金属质地的吊坠,刻着“2021”。

  王昭接过来,眼神明显顿住了几秒。张芳也凑过来看,指尖轻点吊坠边缘:“这种工艺我没见过……不是普通合金,也不像装饰品,倒像某种仪器部件。”

  “乔伊说,她从未来某年穿过来的。”陈树轻声道,“她不是说梦话。她能解很多我们看不懂的题,提前知道实验设备的缺陷,甚至……知道一些和我们有关的事。”

  “她不是炫耀。”马星遥接话,“她一直很克制。但我们看得出来,她不是学的快,是知道的多。那种从容不是背书来的,是生活过来的。”

  桌上气氛渐渐凝固,只有火锅还咕嘟咕嘟响。

  “她本人呢?”张芳忽然问。

  “在楼下。”陈树说,“她说让我们先把事情说清楚,免得你们当场炸了。”

  “那她也挺自信的。”王昭靠回椅背,语气淡淡。

  “不是自信,是谨慎。”马星遥语气比任何时候都柔和,“她说,她怕一口气告诉所有人,最后连她最信任的人也会离开。”

  桌上短暂沉默。

  王昭咬着吸管,没说话。张芳低头,把那张复印纸折了折,塞回了桌边。

  刘小利难得没插科打诨,只补了一句:“她一个人撑了两周。我们三个算是半路知道了点,但她其实什么都没求我们。”

  陈树靠在椅背上,望着火锅的热气,有些感慨:“说实话,她刚来的时候我没觉得什么特别。就是觉得……她不像转学生,倒像提前活过一遍的人。”

  王昭忽然抬头,看着他们:“那你们信了吗?”

  “我信。”马星遥第一个开口。

  “我也信。”刘小利说,“一半是直觉,一半是……我不想她一个人扛着。”

  张芳沉默了一会儿,轻轻放下筷子,语气很淡,却很肯定:“我信她。她不是那种爱编故事的人。”

  一旁的王昭盯着锅底翻滚的毛肚看了好一会儿,才慢慢笑了笑,声音里听不出情绪:“我不信什么未来。”顿了一下,又补了一句,“但我信她。”

  她抬起头,看着桌上的几个人,语气忽然带了点说不清的柔和:“咱们六个人,能在这一年凑在一起,组个学习小队,吃顿火锅,这事本身就挺奇的了。”

  刘小利一拍桌子:“我就知道!张姐稳,昭姐狠,我果然没拉错人!”

  王昭拿筷子敲了他一下:“少拿你那套综艺词来煽情。快点把人叫上来,我正好胃口开了。未来的人,也得会吃辣吧?”

  陈树咧咧嘴,站起来:“行,我下去叫她。”

  包间里终于松了口气。饭桌上的气氛从最初的试探、犹豫,慢慢变成了熟悉的烟火味。没那么多大道理,有时候,就是“这顿火锅一起吃下去”的默契,让人走近。

  门开了,乔伊推门而入。

  热气扑面,锅底翻滚,豆皮在汤里打着旋儿,几双眼睛不约而同望向她。

  她才刚坐下,王昭就看着她,像是早准备好了一句话要说。

  “早知道你真不是普通人,我就不安排陈树那破任务了。”

  乔伊一愣:“什么任务?”

  陈树赶紧咳了一声,低头笑着解释:“呃……就是盯着你,看你是不是有什么‘隐藏身份’之类的。昭姐当时真信了自己那套《校园谍战》。”

  乔伊无语地看向王昭:“你这是电影看多了?”

  王昭咬着筷子,挑了挑眉:“你想啊,你一来就考全校第二,平时不说话,一讲就是我们听不懂的结构理论。你说我要不防你点,是不是显得我不合格?”

  “不过话说回来,”她语气忽然轻快了些,“你来之前,穿啥?别告诉我还是这校服。”

  乔伊笑了笑:“那倒不是。大部分人穿宽松卫衣、厚底运动鞋,有的还穿能自己调温的衣服。遇冷加热,遇热降温。”

  王昭眼睛一下亮了:“真的假的?那我们冬天还用贴暖宝宝吗?”

  刘小利一边捞豆腐一边插话:“你有没有带一两件回来?我们这开个‘未来潮牌’小铺不亏。”

  王昭翻个白眼:“你就知道搞副业。”

  然后,她看向乔伊,眼神收敛下来,语气轻了一点:“其实我以前不太信什么‘未来’。我总觉得这个世界谁努力谁上去,谁落后谁认命。可你来了之后……我好像开始想了——如果真的有人能提前知道一点点,是不是……也就有资格多争一争?”

  她说完,把筷子搁在碗边,没再说话。

  乔伊听着这句话,心里一下有些发热。她低头看着小碗里的蘸水,忽然觉得有点酸。

  从前她以为自己是个多出来的“变量”,是别人青春里的一段插曲。但现在——她开始真正地,融进这个小团队里了。

  被怀疑过,也被认可了。

  王昭忽然笑了,斜了她一眼:“别以为你是‘未来人’,我就不跟你吵。从现在开始——你说的,也不一定都对。”

  乔伊也笑,举起茶杯碰了她一下:“那当然,未来是方向,不是答案。”

  火锅还在咕嘟咕嘟地冒着,锅里的鱼丸一个个鼓胀着,汤底红亮,辣得人直吸鼻子。

  桌上没有高深的理论,也没有什么历史的节点,只有六个少年少女,围着热锅、喝着酸梅汤,讲着不靠谱的梦想,调侃着现实的荒唐。

  铜锅最后一锅毛肚已经翻了三遍,汤底都熬出了一层香油花。

  乔伊抬头,看着对面的几张熟悉的脸,突然觉得——就算未来真的遥远得要搭火箭,她也愿意从现在开始,一步一步往那边走过去。

  至少,他们六个,是一起的。

  王昭用纸巾擦了擦嘴,忽然语气一转,轻描淡写地说:“这下我算明白了。咱们这次要去桐山三号井调研,可不是为了什么竞赛加分,也不是传说中的‘保送直通车’。”

  她说着,一边扫了陈树一眼,又轻轻扫了马星遥一下。

  陈树咧嘴一笑:“嗯,确实不是。”

  马星遥也点了点头,语气比往常更有些坚定:“我们俩,其实等这机会等了很久了。”

  “不是为了拿奖,是想弄明白一件事。”

  王昭“哼”了一声,嘴角却微微翘起。她拿筷子撩着锅底的豆腐皮,语气慢悠悠的:“行吧,我承认我是被你们哄进来的。”

  “我对井下那点事儿没兴趣,对什么地形扫描也不懂。”她顿了顿,目光带着点玩味,“我只是对某些人感兴趣而已。”

  说完,她像不经意地看了马星遥一眼。

  马星遥没接话,只是轻轻低了下头,耳根不动声色地红了一点。

  陈树在旁边赶紧咳嗽几声,打着哈哈:“哎哟,吃顿饭怎么变成感情综艺现场了?”

  张芳一直没说话,这时推了推眼镜,终于发声:“这样也挺好。”

  她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,但句子像条清晰的直线:“你们是想找人,我是想保送。”

  “你们不抢第一,我也不会管你们去哪儿探矿,咱们各自努力,别互相影响。”

  陈树笑着摇头:“你这人设,太稳定了。”

  张芳回他一句:“第一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。”

  她看了乔伊一眼,“如果你真的能回去,那我现在能拿下的第一,就是我将来选择自由的基础。”

  乔伊笑了笑,没有多解释,只是轻轻地放下筷子,语气温和:“不想去也真的不用勉强。”

  她一边说,一边看着每个人。眼神里没有怂恿,没有拉拢,只有一种近乎温柔的理解。

  刘小利在边上舔着手上的蘸酱,忽然正经起来:“但我得提前说——别想着把我踢出队。”

  他一本正经地数着:“你们要探矿,我背设备;你们讨论方案,我负责录像;你们谈判时我递茶,你们迷路了我拉人。”

  “就一个要求——将来哪天你们真翻出个什么历史新篇章,别忘了写上我的名字。”

  众人笑成一团,气氛这才真的松下来。

  这顿火锅,不是什么秘密会议,也不是誓师大会。只是六个少年,在一锅沸腾的辣汤和热气里,安静地把彼此放进了一段共同的青春旅程里。

  动机不同,但目标一致。

  而乔伊,看着这一圈熟悉的脸,忽然觉得——她也终于开始真正地“属于”这个地方了。

  “说起来……”刘小利忽然眼睛一亮,拿筷子往桌上一拍,油星溅了一点,“咱们现在不是正式合体了吗?怎么着也得起个名儿吧?”

  “六个人,六种风格,要是哪天真成了新闻人物,卡梅隆非得拍我们。”

  陈树笑岔气:“你脑子是不是录像厅的电视看多了?”

  王昭拿勺子点了他一下:“你少抢风头,先起个靠谱点的名儿。”

  乔伊笑了:“说吧,刘导演,起个名,给我们配上片头曲。”

  刘小利一本正经地思考:“得有气势,又不土,要能上口还得带点未来感。”

  “‘六维突击队’?”他说完立刻遭遇张芳秒回:“太中二。”

  “‘六道时空’?”马星遥也提了一个。

  王昭歪头:“听着像哪个仙侠手游。”

  “‘六根不净’?”陈树眼神一闪。

  “……你吃火锅吃傻了吧?”刘小利表情都绿了。

  乔伊也笑弯了腰:“那……叫‘六星战队’?”

  张芳认真点头:“还行。”

  “挺有纪念意义。”陈树说。

  “有种‘咱们就是主角’的味儿。”刘小利总结。

  正当大家笑闹不休时,包间门忽然被轻轻推开。

  胡静提着两盒布丁站在门口,歪头看着他们。

  “我才下完实验室,怎么你们已经开吃第三锅了?”

  “我们在讨论队名。”乔伊笑着解释。

  胡静走进来,放下甜点:“那我来听听?我也是你们的‘见证人’。”

  桌上又是一阵哄笑。

  那个下午,火锅吃完了,汤底见了底,饭票快用完了,时间却仿佛多出了好几个小时。

  青春的热气,在那一刻,不为成绩,不为未来,只为眼前这个热腾腾的“我们”,翻滚着、盛开着。

  他们不知道这一顿火锅之后,生活会不会起变化。但他们知道:

  从那天起,他们不是一个人要去面对未知。

  是六个人,一起走进生活的下一场考试。

  刘小利眼尖,一下站起来:“等一下——不对啊!”

  “我们不是六个了!”他一指胡静,眼睛发亮:“七个!胡静姐也得算上!”

  “你帮我们分析过资料,熬过夜粥,改过模拟卷——你是我们的大脑后援部部长!”

  胡静笑着摇头:“你们这队,是谁写的剧本啊?”

  陈树拍拍旁边空椅子:“来都来了,别装清高。”

  王昭也笑:“能管得住我们吃烧烤不闹翻的‘成年人’,必须入队。”

  张芳认真道:“她分析比我们冷静多了。”

  乔伊点头:“她也比我先看懂马星遥的表情。”

  刘小利兴奋得转了个圈:“那改!‘七曜小队’怎么样?有点神秘感,还不土。”

  “七曜?你是天天看星座杂志吧?”陈树一边吃毛肚一边笑。

  “‘七能小分队’?”乔伊试探。

  王昭咬筷子想了想:“像卡通片。”

  “‘七人侦录组’?”张芳一出口,气氛一顿。

  “这个……有点像正经项目。”马星遥轻轻点头。

 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快讨论出个样子时,刘小利忽然一拍脑门:“哎?不对啊——咱不是七个!”

  众人:“???”

  刘小利认真举手:“乔磊哥啊!他一定得算一个吧!”

  “你想啊,将来真有大事发生,谁去跟校领导谈?谁能一张脸坐稳谈判桌?谁能出面解决‘社会关系’?”

  “我们这队,要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大人压阵,说出去也太儿戏了吧!”

  这下连胡静都没绷住,笑出了声。

  王昭:“你是想凑八仙过海是吧?”

  张芳淡淡地接:“或者八级地震应急小队?”

  陈树笑歪了:“还是‘八块钱小火锅俱乐部’?”

  刘小利正要继续发挥,被乔伊伸手打断:“你要是再多加人——”

  王昭立刻接上:“我们就把你刘小利踢出去。”

  众人笑成一团。

  马星遥低头轻笑,张芳嘴角也微微翘起。

  刘小利抱着椅背装可怜:“我这不是为咱们队谋长远嘛!人多力量大!”

  乔伊抿着笑看他,语气温柔:“就算有八个人,也就你一个刘小利。”

  陈树点头:“这个位子,没人能替。”

  火锅吃到最后,汤底见了底,空气里都是红油香气,手指沾了点麻,眼角沾了点笑。

  他们坐在那张铁皮桌边,一个个脸被热气熏得通红,却没一个人想提前离开。

  队名可能还没想好,但这顿火锅,已经把他们煮成了同一口锅里的料。

  他们不是被选中的“主角”,也不是谁编排的“故事线”。

  他们是——彼此选中的人。

 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确定,但这一桌少年少女,至少能确定:再远的将来,也会记得这顿火锅的滋味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【2045年·乔伊访谈·那场火锅之后,我们成了“六+二”】

  乔伊坐在窗边的单人椅上,穿着浅灰色的针织衫,阳光落在她肩头,她神情温和,语气像说一个老故事。

  “那顿火锅啊……现在回想起来,真的挺妙。”她轻笑了一声,眼角的细纹跟着动了动,“其实后来我们加了乔磊、胡静……但本质上还是我们六个,六个十七岁的少年。”

  她顿了顿,像在回味那顿饭的热气。

  “我后来给这支队伍起名字的时候,心里最准确的称呼不是‘六星’,也不是‘七曜’,更不是刘小利那些五花八门的提议。”她笑着摇头,“我心里一直叫它:‘六加二’。”

  “‘六’是我们六个高中生,不完美,也没准备好,可那时候的热情是真挚的,不怕丢脸,也不怕失败;‘二’是乔磊和胡静,一个是负责照应现实的‘大人’,一个是我们在理性边缘拉线的姐姐。他们不是主角,但没有他们,也成不了完整的我们。”

  乔伊沉默了一会儿,手指在茶杯边沿轻轻摩挲。

  “其实,后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事,比那天吃火锅更疯狂的多。去过废弃井口、查过档案、吵过架、也笑过疯。可我一直记得的,是火锅那天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——就像我们在那张桌上,把彼此端出来、热一热、熟一点。”

  “你知道吗?”她忽然转头看我,语气认真了些,“一个人真正把自己放到一段关系里,不是靠共同目标,不是靠契约,而是靠:你愿不愿意为这群人,把自己的时间、热情、甚至理想挪一点出来。”

  我点点头,又问:“那你觉得后来你们还能坚持,是因为这些人一直没变吗?”

  乔伊微笑着说:“不是他们没变,是他们始终没有忘了,那个锅里有谁。”

  “哪怕后来人生各奔东西,有人走得远,有人退场了,甚至有人……我们再也没联系,但那段时间,是我生命里最有味道的一段。”

  她停了片刻,像是把那些名字都在心里走了一遍。

  然后她轻轻说了一句:“火锅这东西,就是好料加热气。青春也是。”

  阳光正好,她望着窗外的天,说不清是在想谁,也可能只是回味那顿热腾腾的青春。

按 “键盘左键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键盘右键→” 进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键” 向下滚动
目录
目录
设置
设置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指南